康复咨询热线:4008-910-992

新闻中心

格外关心 格外关注|4.2世界孤独症日,带您认识孤独症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3 更新时间:2020-04-02

“我爱我的孩子胜过了一切,然而,我的孩子被诊断成了孤独症···”

我开始不知所措,我应该怎么办?我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那些曾经假设过的未来,简单如他嬉笑玩闹,长远到他学习工作的计划还能实现吗?”···

慌乱过后,静下心来,我问自己:什么是孤独症?


的确,当一个幼儿被确诊为孤独症时,他的父母通常会问“什么是孤独症?孤独症是什么?”,即便如今人们对于孤独症的了解比过去更多了,但是绝大多数的父母还仅仅只是听说过这个名词,并不真正了解孤独症,因此也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孤独症的概念

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又称自闭症,其概念最早由Kanner医生(1943年)在《孤独症情感障碍》一文中提出,Kanner把它称为“早期婴儿孤独症”。现今,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时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为典型和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且目前尚不可治愈,其典型特征是社会交往以及沟通上的显著受损、无法进行想象力的游戏,其行为和兴趣刻板狭窄等。

直到现在,人们对孤独症的研究和探索也并未停止脚步,而逐年上升的孤独症儿童患病率,也提高了人们对这一群体的重视。

为了提高人们对孤独症的认识,2008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背后却站着千千万万的孤独症群体。

 

孤独症的表现

1、社会功能方面

社会交往方面的缺陷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他们缺乏社会交往的兴趣,常常不能关注周围的环境,包括周围人的活动。孤独症儿童较少与他人有人际互动,通常逃避与人的接触,而更倾向于对某些物品有依恋,无法与人进行表情和情感的交流,并且在幼儿期就已经显现出对人的冷漠和疏远。逃避与人的目光接触,并且部分幼儿回避与人的身体接触,有些稍大一些的孤独症患儿,会独自玩耍,不寻求他人的安慰。这类儿童还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常显得表情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以表示其意愿,对他人的言语和表情交流反应冷淡因此不能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2、言语表达方面

约一半的孤独症儿童缺乏言语发展能力,尽管他们到了应该具备语言能力的年龄,却只能用简单的词语与他人交流,并常以哭闹或尖叫等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者不满,部分幼儿可能会用手势表达他们想要的东西。另一些有特殊的异常表达方式,例如重复性的模仿语言,例如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会重复“你叫什么名字?”以鹦鹉学舌的方式重复自己听到的话,常常不会回答问题。因此无法与他人正常的交流,也无法像其他儿童那样正常的学习,当一个孤独症幼儿处在陌生环境或遇到困难时,这种重复语言可能会更加频繁的发生。还有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即使能够进行一些交流,但往往对于部分词句难以理解,例如人称代词“你、我”不分。

此外,孤独症儿童对于言语的综合理解能力差,多数幼儿只会从字面理解词句的含义。他们难以适应正常的交流和谈话方式,有些幼儿说话的语音和语调以及节奏也比较怪异,这些言语和交流的方式严重影响了与他人交流与发展关系的能力。

3、行为方面

孤独症儿童常常表现出坐不住和动不停,东张西望,眼神飘忽,注意力涣散等,有些儿童还会有莫名其妙尖叫、哭或笑的行为。

很大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常常出现仪式化行为或者刻板行为,例如某个幼儿会不厌其烦的将某一种物品按照某种固定的方式排列,如果一旦排列被破坏,则会重新排列或者发脾气等行为;又例如按照某种固定的路线回家,用固定的寝具、餐位等。部分幼儿还表现出某些怪异的自我刺激行为,例如高频率的转圈、晃手或者其他怪异的声音等。

4、感知觉方面

感知觉是人类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达到成人水平。但孤独症儿童在感觉功能方面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常见的有:

(1)听觉方面:部分孤独症的儿童会对某个普通的声音有过敏反应,有时会以尖叫来回应或者逃避这个声音。

(2)触觉方面:孤独症儿童有可能会将他人的轻轻抚摸感觉为强烈的疼痛,有时却喜欢被人用力的瘙痒,还有出现一些自我刺激和自我伤害的行为。

(3)视觉方面:孤独症儿童常常回避他人的目光,有的孩子甚至走路横冲直撞,但有的孩子也可能会长时间的注视某物或某处。

(4)味觉及嗅觉:有较大的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味觉失调,对某些刺激的味道不能做出反应,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有不良饮食习惯,挑食的问题十分严重。

(5)疼痛的异常反应:孤独症儿童对伤痛或不适的感觉有的会毫无反应,有的又反应过度。

5、智力和认知方面

虽然孤独症儿童早期的时候,能在某些领域拥有正常的发展,例如俗话说的“三翻六坐”等能力,但由于社交、言语以及行为方面的失调,他们不能进行正常的主动学习或被教育,所以智力水平较正常儿童普遍较低。事实上,很难对孤独症儿童的智力进行评价,因为他们的异常行为会干扰智力测验的进行,同时他们的言语能力受损,在与言语和抽象思维及逻辑相关的测验方面表现差,但部分幼儿在操作能力和机械记忆方面则表现优秀。

 

 

对于孤独症的原因探讨涉及到生物及社会心理等方面,但目前尚无肯定的结论。尽管如此,人们对孤独症的探索和治疗却从未停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行为治疗的方法在改善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等方面是有效的,同时家长和康复老师的充分合作,部分幼儿可能还同时通过医生的诊疗合作,积极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会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

在了解过什么是孤独症之后,我们更要注意的是走出误区,当一个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后,不应该被贴上标签,更不应该被放弃,家长应该及时选择康复机构进行康复。

孤独症不可怕,可怕的人们对它的惧怕,惧怕它的未知性;更可怕的是人们对它的忽视,忽视它的严重危害性。虽然目前为止孤独症并没有特效药,但是积极的、正确的干预是可以让孤独症儿童有明显改善的,孤独症儿童有黄金干预期,越早越好,但是从来都没有“最晚”的概念,无论何时,当您和您的幼儿第一次面对孤独症的时候,希望您能调整情绪,用乐观的心态帮助幼儿为改善症状做一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