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咨询热线:4008-910-992

康复科普

防控肺结核任重而道远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17 更新时间:2016-07-09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召开的第二届全球遏制结核病伙伴论坛大会上,将我国列在需要特别引起警示的国家和地区的首位。具体表现为6“:一是感染人数多,全国有多达5.5亿的人口感染过结核菌,约占全国人口的45%,明显高出全球平均感染水平;二是患病人数多,全国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和12210万,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约150万;三是新发患者多,全国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145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65万例;四是死亡人数多,全国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五是农村患者多,全国约80%的结核病患者集中在农村,而且主要在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六是耐药患者多,全国结核病耐药率高达28%。

 看着上述这些可怕的数字,难道我们不触目惊心吗?上述6多的产生原因很多,但主要与综合及基层医务人员对于肺结核的知识掌握仍不到位,对患者宣教不到位有关,再则患者经济困难有病迟迟不就医有关,第三与我国大多数患者生活卫生习惯差、文明程度不高有关,加之结核治疗的不正规、不规范导致耐药结核菌的蔓延、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的双重感染等客观原因有关,因为肺结核所患群体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农村偏远地区人员,对国家的免费政策不了解。对结核病的知识宣教难以接受,不理解。使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收效不大。

 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与传染性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房间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有关。

 咳嗽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结核菌的人都会感染结核菌或患结核病。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中能使1015人感染结核菌。一般来说,被结核菌感染并不一定都发病,只有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才能发展成为肺结核病。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为10%。

 尽管轻症肺结核病例可以无症状而仅在X线检查时发现,即使出现症状亦大多缺少特异性,但病史和临床表现仍是诊断的基础,只要仔细询问和认真检查,常能提供重要诊断线索。凡遇下列情况者应高度警惕结核病的可能性:①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咳嗽咳痰,或呼吸道感染经抗生素治疗3-4周仍无改善;②痰中带血或咯血;③长期低热或所谓发热待查;④体检肩胛间区有湿啰音或局限性哮鸣音;⑤有结核病诱因或好发因素尤其是糖尿病、免疫抑制性疾病和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⑥关节疼痛和皮肤结节性红斑、滤泡性结膜角膜炎等过敏反应性表现;⑦有渗出性胸膜炎、肛瘘、长期淋巴结肿大既往史以及婴幼儿和儿 童有家庭开放性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

 我国提出结核病化疗应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的治疗原则。并且实现了全疗程在专业医师直接督导下的服药策略及管理已经显现出了较好疗效。

因此只要最初感染肺结核患者及时就医,尽早确诊,规则服药则可以达到很满意的治疗效果,并很快降低传染性。

肺结核是可防可控的疾病,要想消灭肺结核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使肺结核的社会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