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荣获2022年“浙江省特教园丁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9/10

    朱晓老师从事特殊儿童教育康复25年,参与了浙江省特殊儿童康复事业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全过程。一路走来,她与康复中心一同成长,共同进步,从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小聋儿“爱心妈妈”身份的艰难创业,到成为全省第一个人工耳蜗康复教学班班主任专业能力的不断精进,再到听障、智障、孤独症、脑瘫四类残疾儿童整合下协同高效发展,她用自己的爱心与专业守护着这群折翼天使,为他们的幸福童年和美好未来全力以赴。

以爱育爱,成长之路用心耕耘

1997年,她以一名优秀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身份踏入了浙江省聋儿康复中心的大门,20岁的她为浙江儿童康复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她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小小的集体宿舍既当老师又做妈妈,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游戏,教他们学习说话,晚上给他们喂饭哄睡,教他们学会洗澡,周末还要临时充当“爱心妈妈”的身份,24小时贴身照顾,管着孩子们的吃喝拉撒。

她带着孩子搭乘公交学常识规范,自掏腰包去超市学购物认知,甚至连周末残联系统组织的青年团员联谊活动也带着听障孩子一起学交往互动。每每这时,周围的人们总会投来一声声惋惜:“哎,真的可怜,小小年纪就生了一个哑巴,命苦啊。”她涨红着脸一遍遍耐心解释:“这是一个听障孩子,是我的学生,希望大家可以多帮帮他,多和他说说话。”

就这样,她用自己所学的幼教专长,竭尽所能地帮助听障孩子,并坚信康复一名残疾儿童的同时,挽救的是他们破碎的家庭,甚至带来的是整个家族的希望。创业初期,在老主任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带着听障孩子走出康复中心的大门,走向社会,走出了浙江特殊儿童规范教学、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积极探索,专业之路精益求精

2001年,浙江省开设了第一个人工耳蜗术后康复班级,她成为了首任班主任,为了9月份的顺利开班,暑假里她顶着炎炎烈日在全省各地走街串巷找生源,动员家长们将孩子送到中心接受康复训练。一个假期的努力迎来了首批的7名孩子,*大的12岁,*小的2岁,她努力克服孩子们之间年龄、能力等巨大差异,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倾尽全力,*终所有的孩子全都融入了主流,自食其力。*大的孩子现如今已经是4岁孩子的母亲,*小的孩子在四川大学攻读自己热爱的微电子专业。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学领域,浙江作为全国听障儿童教改的试点先行省一直走在全国的第一方阵,她作为全国教学骨干多次代表浙江省中心在各级各类培训会议中宣传浙江做法,传授浙江经验,获得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可,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人工耳蜗教学评比活动“一等奖”、“浙江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奋进创新,发展之路笃志前行

2016年,随着自身岗位的调整,朱晓面临着从单纯的听障儿童康复到四类残疾儿童康复的全面整合、系统提升的转变。她接过新的挑战,在儿童教育康复领域勇挑重担、积极创新。朱晓深知特殊儿童康复事业是一个团队甚至是整个社会群体的事业,带领全体教师走“教、学、研”专业发展之路,走“医、康、教”多学科整合之路,打造了一支勤于实干、业务精良、锐意进取的团队。

在注重自身机构业务发展的同时,作为省级儿童康复机构负责人,朱晓带领教师团队积极做好全省儿童康复机构的示范、辐射和引领,开设面向全省各机构的实习进修课程,培养带教了一批批新生力量。竭尽所能带领市地基层机构规范化发展,提高我省儿童康复服务质量。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间隙,还兼职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助力浙师大、杭师大等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康复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扛起全省特殊儿童教育康复事业的责任和担当。


  朱晓,中共党员,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儿童教育康复部主任,一级教师,全国听障儿童学前特殊教育骨干、全国优秀听力语言康复教师、浙江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工作者、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康复医学会教育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专委会委员、浙江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浙江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理事、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孤独者专业委员会委员。


"做一名内心充盈、专业精进的特教老师,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朱晓说。

文章录入:办公室    责任编辑:办公室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盛路2828号(滨江新院区) 康复咨询热线:4008-910-992

浙ICP备19020115号 管理登录